拉尼娜态,伴随更强的东南信风和西南季风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7/13 21:19:56
拉尼娜态,伴随更强的东南信风和西南季风
东北信风带和东南信风带是干的还是湿的

都是干的信风带是副热带高压吹向赤道低压,高纬吹向低纬,干的撒哈拉沙漠的干旱气候就是受副热带高压和东北信风交替控制形成的

王强和李阳谁的口语更强?

王强,李阳和王强不是一个水平线上的,麻烦楼上的去听听王强老师的演讲,不要做坐井观天,世界上牛人多了

澳大利亚东南温海气候区为什么吹东南信风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这里位于大陆东部西风被阻挡了再问:还是有点不明白,西风被大分水岭阻挡后该地不是会变得干燥么,另外地图册上该地也是吹西风的,只是一月的时候偶尔吹下东南风。大神,能说详细点么。。。再答:

各气候区风向判断.比如:热带草原气候地区,信风带(东南、东北信风)和赤道低压带(无明显风向)交替控

给你点提示,首先是气候区的判断是根据热量和降水的多少来区分的.其根本原因在于地理位置和太阳辐射的变化造成的.所以规律就是考虑气候区形成的原因,或者气候的特点,其形成的因素?根据不同季节,太阳直射变化引

盛行风为什么是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 那么 东南信风 东北信风呢?

4,世界洋流运动的成因分析(1)盛行风是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海面盛行风(东南信风,东北信风等)吹拂表层海水运动带动下层海水运动形成洋流(2)受陆地形状的限制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洋流的运动方向会发生改

澳大利亚是受东南信风的影响吗,请问东北季风为什么不对...

0-----30S受东南信风影响因为在30S是副高,赤道为吃到低气压,风由高压指向低气压.南半球左偏,偏转为东南风.

印度的夏季风(西南季风)是由海陆热力差异和南半球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右偏形成,两种作用那种主导?

只由偏转过后的组成.冬季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再者说,北半球夏季在印度形成低压,如果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怎么形成风?(因为风是需要高压吹低压的,但此时陆地低压,印度洋上又无高压)

常年受东南信风带的影响形成什么气候类型?

热带草原气候受其控制时就是干(冬)季;而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偏转成西南季风就是热带季风气候的雨季."南北回归线至南北纬30度之间,在副高或信风带控制下,常年干旱少雨"——这是说的地带性规律.马达加斯加

赤道低压带和东南信风带交替形成的是什么气候?

是热带草原气候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由于地球的公转运动,太阳直射点随季节的变化而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同时引起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春秋分时,太阳直射赤道,赤道低气压带位于赤道两侧南北纬5°之间.从

为什么澳大利亚东北部常年吹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

因为澳大利亚东北部位于沿海地区迎风海岸,且又位于东南信风带内.所以,澳大利亚东北部常年吹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

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120W,60W地区的东南信风的风力是 变强?变弱?

120W的信风风力变弱由于厄尔尼诺暖流的影响使得该地有大量越赤道气流存在(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变为西北风)降水增多,而60W的东南信风也会减弱,因为厄尔尼诺现象使得南半球的副热带高压变弱,从而使副高底部的

北赤道暖流的动力主要来自 A盛行西风 B东北信风 C东南信风 D极地东风

在赤道北侧,由于该暖流是受东北信风的影响而形成的自东向西推进的洋流,因而属于风海流,与由于受东南信风影响形成的南赤道暖流合称“信风流”.其基本特点是:从东向西流动,横贯大洋,水温高,盐度低.

2010年末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发生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为什么是东南信风不是东北信风

赤道低压带以北是东北信风,以南是东南信风,澳大利亚在南半球,当然是受东南信风影响啦.再问:2010年末气压带风带不是会南移吗?再答:会,但是不会移得那么离谱,你想啊,赤道终年高温多雨,这说明赤道常年受

信风和季风的区别

信风(tradewind)在赤道两边的低层大气中,北半球吹东北风,南半球吹东南风,这种风的方向很少改变,它们年年如此,稳定出现,很讲信用,这是tradewind在中文中被翻译成“信风”的原因.季风(m

东南信风和东南季风有什么区别,澳大利亚热带沙漠气候形成的原因

东南信风是属于行星风带,是有副热带高压吹向赤道低压,再在地砖偏向力作用下形成的,北半球叫东北信风,南半球叫东南信风.而东南季风是由于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原因:1、东部山地阻挡了东南信风带来的水汽.2、

那为什么非洲东部马达加斯岛是受暖湿的东南信风影响?

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形成非地带性的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原因:1,地处热带,热量充足.2,东部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降雨量大.3,沿岸暖流增温增湿的影响.再问:我就不明白为什么是暖湿的??再答:因为

东南信风为什么会北移越过赤道``

在夏季,因为太阳直射区域由赤道向北移,致使南半球之东南信风越过赤道转向成西南季风侵入北半球,和原来北半球的东北信风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