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文言文怎么分析?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百度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7/05 02:27:30
做了一套卷子,文言文得了0分。哭死......求指教分析思路
文言文怎么分析?
解题思路: 根据文言文考查的规律和重难点,合理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做到熟能生巧。
解题过程:
你好,针对你的情况来看,我觉得你最大的问题是由于没有适当的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技巧和解题方法。所以,我就讲高考常见的解题方法介绍给你,希望能给与你一定的帮助。
一、学会推断,快速理解文言实词在句中的含义
快速推断的要诀在于掌握推断方法。实词理解常用的推断方法有:
  1. 字形推断法
汉字基本上是一种表意文字,其形状常可传递出一定的语义信息,为理解字义提供线索。如2009年全国卷Ⅱ第8小题,“于里中买籴,然后举爨”中的“爨”,虽复杂难辨,但字中的“火”“木”“?”等符号却能成为理解字义的重要线索。用双手将木材推进灶口,不正是“做饭”的动作吗?
   2. 通假字音推断法
通假是文言文阅读中常见的语言现象,理解实词时,在本义或引申义解释不通的情况下,可试着借助通假关系,找出符合语境的意思。如2010年湖北卷第10小题,“或采橡实、畜菜根以延冬春”中的“畜”,结合语境便知其通“蓄”,义为“蓄养”,讲为“牲畜”“畜牧”等都不通。
  3. 成语推断法
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实词,我们在掌握了一定量的成语后,便可以根据熟知的成语的意义,来推断文言实词的词义。如2010年上海卷第17小题,“素号难治”中的“素”,就可联系“素昧平生”“安之若素”等加以推断,是“一向”的意思,不能理解为“朴素”;湖北卷第10小题“则相与笑之曰:‘鄙’”中的“鄙”, 就可联系“鄙吝复萌”“鄙陋无知”等加以推断,指“目光短浅,见识浅陋”,不能理解为“卑鄙”。
  4. 整齐句式推断法
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句等对应的语言现象很多,在这样的对应句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对。这样,通过对已知词语的语义、词性的分析,就可以推知未知词语的词性和词义。如2010年全国卷Ⅰ第8小题,“法天道,顺人心”一项,前后句结构相同,故前句中的“法”当与后句中的“顺”词性相同,不能讲为“方法”。
  5. 语法分析推断法
和现代汉语一样,文言句子的结构一般也是固定的,组合有一定规律,词语在句子中的语法位置往往能为我们推断词义提供依据。语法分析推断法就是分析词语在句中的语法功能,根据词语所起的作用推断其词性,进而推断其意义。如2010年北京卷第6小题,“居善药”中的“居”,在谓语位置上,就不能理解为“居所”,而应理解为“聚积”;“未尝诣取直”中的“诣”,在谓语位置上,就不能理解为“造诣”,而应讲为“前往、到……去”。
  6. 语境分析法
文言实词绝大部分是一词多义,采用逐词逐句排除的方法答题虽然可行,但费时太多,不可取。在大致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推断其义,可收事半功倍之效。如2010年全国卷Ⅰ第8小题,“危素、张起岩并荐,不报”中的“报”,很多考生误解为“报告”。倘若联系上下文就可知道,此处是说王袆的上书虽有危素、张起岩等极力推荐,但依然没有受到当权者的重视,当权者没有答复王袆。“报”应理解为“答复”。
二、根据文意选择对人物分析正确的一项。
按照我们湖北考试题型来看,最近几年都是考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那么一般都要运用排除法,排除项包括对象、性格、处事、评价等,同时还要注意一下题干要求,如是选正确、错误的,是间接、直接,还是“全都是”等等,尽量避免张冠李戴、时空错位、无中生有、混淆逻辑等情况的发生。这个题方法比较简单,主要是要做到细心。
三、文意理解题。
首先要找出选项在文中相对应的句子,以直译的方式理解,然后一一对照,比较其中的细微差别。一般常用的设误方式主要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时空错位、混淆逻辑、未然变必然、或然变已然等,关键是要主要那些表示时间、地点、人名的名词,表示事件的句子,起连接作用的连词。
四、句子翻译
学会翻译文言语句在提高文言阅读能力中具有重要意义,理解词语意义、筛选文中信息、分析文章内容无不与翻译相关。从某种程度上说,提高文言阅读水平,就是要不断提高将古奥难懂的文言文译成现代汉语的水平。一般认为,在初步理解语段内容的前提下,文言语句翻译可采用“对、换、调、留、增、删”的办法,提高应试得分率。
  “对”即对译,译文对应原文,基本遵照原文句式,大量采用相同语素的双音词。
  “换”即替换,对那些词义已经发展、用法已经变化、说法已经不同的文言词语,翻译时替换为现代汉语。
  “调”即调整,对文言文中的宾语前置、定语后置、数词后置、状语后置等“倒装”现象,翻译时依据现代汉语的语言规范进行必要的移位调整。
  “留”即保留,翻译时保留古今词义完全相同的词语,保留特定的专名术语,如人名、地名、民族名、官号、谥号、庙号、年号、特殊称谓等。
  “增”即增补,对文言文中省略的主谓宾成分,介词、数词后面的量词,翻译时根据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予以增补。
  “删”即删削,文言语句中的发语词“夫”“唯”,起提宾作用的助词“之”,以及一些音衬助词等,都可在翻译时删掉。试看2010年高考上海卷第19小题:
   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1)尧咨讽转运使出公,不使居府中。
  参考译文:陈尧咨暗示转运使让欧阳公离开,不让(他)留在州府。
(2)桂阳民有争舟而相殴至死者,狱久不决。
  参考译文:桂阳有争船而互相斗殴至死的人,(这个)案件长久没能判决。
这两个句子的翻译,就灵活运用了“对、换、调、留、增”,准确,通畅,符合答题要求。高考文言文翻译强调直译,即将原文字句落实到译文之中,包括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和所采用的表达方式。但遇到难以直译或直译表达不出原文意蕴时,也可酌情采用意译,即适当调整原文语序,变更个别字词意义,增加个别词语等,如前例参考译文括号中的“他”“这个”。
前人讲文言文翻译应做到“信、达、雅”,高考也是如此。所谓“信”,指的是准确无误,忠于原文,不随意增删,不改变原文风格;所谓“达”,指的是译文语句通顺,语意明确,行文规范;所谓“雅”,指的是文句流畅,鲜明生动,具有文采。对考生来说,“信”和“达”是主要的、基本的要求,“雅”是更高要求,考场上应先求“信”“达”,再求“雅”。
最终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