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历史 > 作业

资料(文化史专栏制作)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百度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历史作业 时间:2024/07/30 20:37:32
任选以下一个主题,利用有关诗词歌赋、书画、雕塑、篆刻等文学艺术资料,并以图文并茂的形势,创作一个能反映时代主要特征的微型文化史专栏。 主题:初唐社会 晚明的江南 晚清的通商口岸城市 自选主题
资料(文化史专栏制作)
解题思路: 您好,文化史专栏是反映历史的窗口,制作专栏要把握时代特征。在此基础上,通过各种形式反映历史。下面以晚清的 通商口岸城市为代表讲解。具体制作略
解题过程:
1,晚清时期通商口岸的时代特征
作为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 桥头堡,遭受西方列强的 奴役和压榨。又作为反映近代西方工业文明的 前沿,又出现了内地不可能出现的近代文明成果。
2.宣传内容
1 、开埠通商
鸦片战争以后被迫开辟 80 多个商埠, 90 年代以后自开一批商埠。通商口岸遍布全国,相对集中于沿海、沿江地区,形成以口岸城市为中心的 6 个近代文明发达地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商埠投资建设工厂、商店、银行、船坞、市政工程,将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科技文化、生活方式移植商埠。商埠成为晚清社会近代化最早发生地和近代文明的窗口。
6 个以口岸城市为中心的近代文明较发达地区的形成。

贸易发达,多功能的近代市场形成并与世界市场体系联结。工业集中。城市人口猛增。形成为工商业中心。上海、天津等地各类各级新式学堂设立,形成较为完整的近代教育体系、人才培养基地。近代传播媒介报刊涌现,图书馆、博物院、公园、养老院等社会福利事业出现。

市政建设近代化。街道宽阔,洋楼林立;银行、商店、饭店、俱乐部、影剧院、电灯厂、自来水公司、电报局、电话局、无线电、“书信局”(邮局)等各种适应城市近代化生活的设施相继兴办。
二、物质生活的新变化
中西文化的交融、社会近代化的推进,人们衣食住行物质生活模式发生了明显的富于时代意义的变化。

官服无大变化。民间服饰,长袍马褂之外,出现西服,土布服之外,出现洋布服、洋布袜。“番菜”、面包、咖啡开始在口岸城市流行。四合院、里弄之外出现西式住宅,室内除卧房外尚有餐厅、卫生间、火墙,豪华、坚固、风格多样、生活方便。
近代化的铁路、汽车、电车、火轮船改变着传统的人力加畜力的交通方式。
三、婚姻家庭与习俗的变革
1
、婚姻家庭。男女平等、婚姻自主、废除妻妾陋习思想开始传播,并与民族强盛、社会进步密切联系。主婚权由父母向婚姻当事人转移。婚礼由重钱财、繁琐仪式向简朴、大方的文明婚礼过度。允许满汉通婚。家庭规模趋向小型化。但传统婚俗仍占主导地位。
2 、习俗变化
( 1 )丧葬礼俗。重敛厚葬之外,出现仪简节约为特点的追悼会形式。
( 2 )社交礼仪。等级森严的跪拜礼之外,出现握手、免冠、鞠躬仪式,大人、老爷等称呼之外,出现先生、女士、同志一类称谓。
3 、社会习俗的变化限于星星点点,十分微弱,却从更为广阔和深刻的层面体现着时代的基本趋向。
( 1 )西化特征。趋洋附西,特别是婚礼、社交礼仪中。
( 2 )商业化特征。重农抑商变为工商立国。绅士从商,绅、商渗透;交往中出现“重衣冠而不问出身”的时俗;社交应酬中的商业化成份加重。
( 3 )平等化特征。女性开始走向社会。传统礼仪中等级、身份的严格界限有所松动
最终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