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对于王守仁“知行合一”和“致良知”的理解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百度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7/14 09:37:27
对于王守仁“知行合一”和“致良知”的理解
还有心学的一些内涵.我要在语文课上介绍,请一定要确定是对的再告诉我,
对于王守仁“知行合一”和“致良知”的理解
哲学是这世间乃至宇宙间最朴素也是最高深的理论,是一切其他学问的基础.当然,我们就可以用哲学的思想来指导别的学问的学习、研究,正确的哲学理论,即使对生活中的行为和思想也是非常有指导意义的.对于全世界都普遍认同的一种哲学思想,如果没有深入的理解,就盲目的在生活中应用的话,确实很容易碰壁,但这绝对不是这套哲学理论的问题,而是实践者没有掌握其中的精髓罢了.王守仁(阳明)的心学中的“致良知”“知行合一”是打破了几百年的传统儒家“理学”桎梏的伟大创举,是一套世所公认的优秀哲学理论.它的优秀之处在于其提出了一套既能够指导人们安邦定国,实现最终抱负,又能够指导人们处理具体事件的办法.
“致良知”是这套学问的名称,也是这套学问的最终目的,即实现自己造福社会、实现自身价值的目的.“知行合一”可以说是实现最终目的的具体办法,其中的“知”并非知识,而是指“良知”,即理想、抱负,具体到某一事件,也可以认为是这一事件的最终期望结果.“良知”,大家应该都很清楚,现在来讲,是说一种正确的价值观,王守仁先生所讲的“良知”,要大一点,他把这一点当做人生的最终目标,是要表示一种做人的态度——必须要有所为,而且要有益于人民.
然而,有“良知”的人很多,但现实似乎过于残酷,秉承着“良知”的人,别说实现人生抱负,即使向前进一步都非常困难.难道“致良知“有错么?当然不是.那为何要做一点对社会、对人民有意义的事这么难呢?这个世界上的人都有私心,所以,”致良知“并不是说要为所有人谋利,只能是服务于绝大多数人;然而,多数的财富、资源、权利总是把持在少数人的手中.当这部分人中有良知的占多数的时候,”致良知“的路会比较平坦;反之,就需要深谙阳明先生”知行合一“之道的人才能实现自己的抱负,进而治国平天下.
那”知行合一”是什么呢?我认为“圣人抱一以为天下式”可以解释其中的一半,即以天下苍生的幸福为己任,抱定崇高的信念,绝不动摇——这是在思想上.“曲径通幽”是另一半的解释,即在明确目标后,可以为实现目标运用一些手段,什么尔虞我诈、偷鸡摸狗,一些道德上不被认可的事情,只要是有益于实现最终抱负的,都是可以采用的.但这些手段所造成的后果与最终的实现最终目标后的结果相比,必须是微不足道的——这是在行动上.
总之,阳明先生的“心学”是一套既能指导理论,又可指导具体行动的伟大哲学理论.
哲学不可死搬硬套,作为一门高深的学问,如果有人抱着它却处处碰壁,那不是哲学自身的问题.
这是我对王守仁先生“心学”的一些理解,可能不够深刻,但在原则性方面是没有问题的,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