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谁能解释一下化学上的“共振”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百度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06/28 10:16:19
谁能解释一下化学上的“共振”
谁能解释一下化学上的“共振”
请具体一点?有机无机?是否是指化学键?
再问: 是有机,有关化学键
再答: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9716bb0100jie0.html这个博文说的比较清楚,您看看先。欢迎追问,很高兴跟您探讨! 在过去的化学键理论中,还有一种理论叫“共振论”。共振论试图解释共价键中电子不能配对的化学键问题,比如二氧化硫分子中的化学键问题。二氧化硫分子SO2是一个奇怪的分子。硫原子有两个可成键电子圈,氧原子也有两个可成键电子圈;按说,一个硫原子以双键结合一个氧原子才是正常的,为什么会结合两个氧原子呢?并且,二氧化硫分子中的两个O—S键的键长又是一样的,这又说明了两个氧原子和硫原子的结合能力也都是一样的。 “共振论”对二氧化硫分子是这样解释的:两个氧原子中,先是一个氧原子以双键和硫原子结合,另一个氧原子以单键和硫原子结合,形成一单、一双两个O—S键;然后单键和双键在这两个位置上反复不停地轮换;这种情况就叫“共振”。这种解释,虽然巧妙无比,但却令人难以接受;这种情景是无法想象的。其实,这里边的真相很简单,就是硫原子的两个可成键电子圈中,一个电子圈吸引了一个氧原子上的两个电子圈;另一个电子圈吸引了另一个氧原子上的两个电子圈;形成了两根O—S键,每根O—S键都是由三个电子圈组成的。这就是二氧化硫分子的化学键本质。分子中每根O—S键上的三个电子圈都是严重偏向於氧原子的。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因为氧原子电子圈的半径小,二是因为氧原子参与了两个电子圈;这两个原因中,每个原因都是使电子圈组偏向氧原子的。由于每根O—S键上的三个电子圈被严重拉近於氧原子,就使得每个氧原子像负离子一样。两个像负离子一样的氧原子相互推斥,必然会使键角增大。O—S—O键角为119.54°,严重偏离了正四面体角109.5°,原因就在于此。 字数所限只能贴这么多。不知您满意么?欢迎追问
再答: 在过去的化学键理论中,有一种理论叫“共振论”。共振论试图解释共价键中电子不能配对的化学键问题,比如二氧化硫分子中的化学键问题。二氧化硫分子SO2是一个奇怪的分子。硫原子有两个可成键电子圈,氧原子也有两个可成键电子圈;按说,一个硫原子以双键结合一个氧原子才是正常的,为什么会结合两个氧原子呢?并且,二氧化硫分子中的两个O—S键的键长又是一样的,这又说明了两个氧原子和硫原子的结合能力也都是一样的。 “共振论”对二氧化硫分子是这样解释的:两个氧原子中,先是一个氧原子以双键和硫原子结合,另一个氧原子以单键和硫原子结合,形成一单、一双两个O—S键;然后单键和双键在这两个位置上反复不停地轮换;这种情况就叫“共振”。这种解释,虽然巧妙无比,但却令人难以接受;这种情景是无法想象的。其实,这里边的真相很简单,就是硫原子的两个可成键电子圈中,一个电子圈吸引了一个氧原子上的两个电子圈;另一个电子圈吸引了另一个氧原子上的两个电子圈;形成了两根O—S键,每根O—S键都是由三个电子圈组成的。这就是二氧化硫分子的化学键本质。分子中每根O—S键上的三个电子圈都是严重偏向於氧原子的。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因为氧原子电子圈的半径小,二是因为氧原子参与了两个电子圈;这两个原因中,每个原因都是使电子圈组偏向氧原子的。由于每根O—S键上的三个电子圈被严重拉近於氧原子,就使得每个氧原子像负离子一样。两个像负离子一样的氧原子相互推斥,必然会使键角增大。O—S—O键角为119.54°,严重偏离了正四面体角109.5°,原因就在于此。 还有苯环的结构解释也使用了“共振理论”。欢迎追问!
再问: 谢了,虽然还不懂,下次问老师吧
再答: 这个没法画图啊,不容易说清。 就是一种认识化学键的理论,能解释一些事情但是也不很完善。 苯分子六碳环一开始人们认为是单键双键交替的,就是中学课本里写的那样。如果是这样就应该有烯烃的性质对吧,比如使溴水褪色什么的,可是没有,于是就有人说苯分子每个碳原子除了形成西格玛键(碳碳单键,希腊文怎么打?)剩余电子可能形成“单--双--单--双--单--双”也可能形成“双--单--双--单--双--单”这两种极端情况。这两种就叫互为“共振式”。没法画图不知你能否明白?而实际苯分子碳的电子不可能老老实实在一个地方呆着,于是在这两种共振式之间震荡,于是苯环既不是单纯的单键也没有单纯的双键。因此又有人提出苯环应该写成六元环中间有个圈儿的那样。这就是共振式的解释。 当然后来人们认为实际上这个圈儿应该是共轭大派键,但是和共振式的解释也不矛盾。 打这么多字不知能不能帮到你一些?欢迎继续追问
再问: 谢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