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历史 > 作业

看下面看下面再看下面 考的加分快的加50分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百度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历史作业 时间:2024/07/01 00:58:55
看下面看下面再看下面 考的加分快的加50分
烽火戏诸侯·尊王攮夷·一鸣惊人·管鲍之交·数典忘祖·一箭之仇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问鼎中原·老马识途·朝秦暮楚的含义及典故 简单一点的一个40字
再加50分总共200分
看下面看下面再看下面 考的加分快的加50分
烽火戏诸侯,指西周时周幽王,为褒姒一笑,点燃了烽火台,戏弄了诸侯.褒姒看了果然哈哈大笑.幽王很高兴,因而又多次点燃烽火.后来诸侯们都不相信了,也就渐渐不来了.后来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后来周幽王的儿子平王即位,开始了东周时期.由管仲制定,而由齐桓公向九州诸侯提出的称霸方针.
“尊王”,即尊崇周王的权力,维护周王朝的宗法制度.
“攘夷”,即对游牧于长城外的戎、狄和南方楚国对中原诸侯的侵扰进行抵御.一鸣惊人,[对一位不出名的人]干出卓越的光辉成绩使世界惊异起来;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突然做出惊人的成绩.出自《韩非子·喻老》:“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史记·滑稽列传》:“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管鲍之交这个成语,起源于管仲和鲍叔牙之间深厚友谊的故事,最初见于《列子·力命》,“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此世称管鲍善交也.”管仲和鲍叔牙之间深厚的友情,已成为中国代代流传的佳话.在中国,人们常常用“管鲍之交”,来形容自己与好朋友之间亲密无间、彼此信任的关系.数:数着说;典:指历来的制度、事迹.谈论历来的制度、事迹时,把自己祖先的职守都忘了.比喻忘本.也比喻对于本国历史的无知.后来就用数典忘祖比喻忘掉自己本来的情况或事物的本源.近义词:崇洋媚外公元685年,齐襄公死了,他的长子纠和次子小白回国奔丧,均想继位.途中,纠的谋士管仲射了小白一箭,从此结下深仇.小白即位后,号称齐桓公.鲍叔牙屡向桓公荐贤,说管仲乃是天下奇才,倘能重用,必兴齐国.齐桓公以社稷为重,捐弃前仇,重用管仲,从而使齐国成为春秋霸主.建议你自己百度一下.
再问: 还有呢多弄几个就给分
再答: 7.退避三舍,比喻对人让步,不与相争。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8.薪;柴草。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原指中国春秋时期的越国国王勾践励精图治以图复国的事迹,后演变成成语,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9魏国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援,齐国任命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采取避实击虚的灵活战术,直接攻打魏国的国都大梁,魏军只好回军救援,解了邯郸之围。 10纸上谈兵: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典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近义词:华而不实。 11.某代楚王北征中原(抑或参加诸侯大会),凯旋途中,突然想起要顺便看看洛阳宗周的大鼎是怎样的,便派人先去王城问话。宗周王城的人哗然,须知王鼎是王者权力的象征之一,楚王此举乃大逆不道,无奈周王势微,只得委婉的拒绝了使者。这一事件是周王室力量日益式微的重要标志,撕破了脸皮让妇孺都知道了。此后其他诸侯国的向心力更弱了。 12老马识途,成语。拼音lǎo mǎ shí tú。出自《韩非子·说林上》。意为老马认识曾经走过的道路。比喻有经验的人对事情比较熟悉。 13朝秦暮楚,这个成语出自宋·晁补之《鸡肋集·北渚亭赋》:“托生理于四方,固朝秦而暮楚。”至于是否真的有具体国家根本无从考证,只有一个叫“关垭”的地方可能符合此说法。